欢迎来到医学美容教育网,现在是

医学美容教育网

中国首家医学美容在线学习平台
致力于提供专业医学美容教育服务的网站

揭秘中国古代的整形美容术

日期:2014-05-10 17:48 来源:www.edu368.com 编辑:医学美容教育网

提起整形,我们往往会想到韩国的整形技术,认为这是一门现代医学技术。而事实上,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整形技术,人工“酒窝”、唇裂修补术等整形技术当时在世界上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而手术疗法早在三国时期以华佗为代表的中医学家就开创了这门技术。

古人也用鲜鸡蛋清做面膜

据史料记载,我国在汉代以前就有了穿孔吊环术,即民间盛行以审美为目的的穿耳、戴耳环的习俗。但最初的样式并非像现代这样的耳环,而是腰鼓形的,其戴法也与后世不同,它是从耳垂孔直接横插进去,露其两端在耳外,以显其美。

早在公元3世纪,晋代的整形美容术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东晋名医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用鲜鸡蛋清做面膜,以治疗面部瘢痕的方法。之后还有以猪蹄熬成胶体状物做面膜等多种方剂和方法的记载。

唐代就有人工“酒窝”

酒窝,亦称笑窝或笑靥,可以在面部的许多地方出现,多数人出现在颊部,其次是在嘴角旁。在我国古代诗人的诗句中,常把酒窝作为女性容貌美的象征。颊部的酒窝被东方女性认为是美的点缀,被西方人看作是女性魅力的标记。

在《普济方》和《卫生易简方》等医药书籍中有许多“治靥方”的记载,说明了其作为整形美容术的一种手法,至少在唐代已经被采用。

南宋时义眼术已相当高明

美容磨削术在我国起步也很早,北宋医书《圣济总录》里就记载了用玉磨治疗面部瘢痕的事例,成为现代磨削术的先导。在以后的医著中也都有类似记述,而国外最早的报道仅见于1905年。

义眼术(装假眼)作为一项很重要的眼部整形美容术,在我国南宋时期就已出现,并留下了这方面的记述。如元代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所载,南宋时“杭州张存,幼患一目,时称张瞎子,忽遇巧匠,为之安一磁眼障蔽于上,人皆不能辨其伪”,可见南宋时的义眼术已经相当高明,完全可以以假乱真。

唇裂修补术曾吸引琉球医生

《晋书·魏咏之传》中记载了“咏之生而兔缺”(先天性唇裂),后来荆州刺史殷仲堪手下有个医生,专门给人做修兔唇的手术。每次做完手术后,都告诉病人暂时只能吃稀饭,要注意少说话。唐代也有做兔唇修补的专家,名叫方干,因为唇裂修补术做得特别好,所以大家都叫他补唇先生。

明清时期的整形美容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代《疡医准绳》、清代《疡医大全》等医籍中,都有关于唇裂修补术的记载。

清代顾世澄在《疡医大全》中记载:“整修缺唇,先将麻药涂缺唇上,以一锋刀刺唇缺处皮,即以绣花针穿丝线订住二边皮,然后擦上调血之药,三五日内不可哭泣与大笑,又怕感冒打噱,每日只吃稀粥,肌肉生满,去其丝线,即合一唇矣。”从这一兔唇修补中,足见我国当时美容整形技术之水平。而在康熙二十七年间,琉球国曾派魏士哲医生来到中国福州学习唇裂修补术,回国后给皇室人员作整形美容术。

鼻子美观与否,对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很重要。有大缺陷的鼻梁,自然需要修补。让人惊奇的是,在我国元代就出现了鼻梁修补术,可见古人对面部美容的重视。

缠足是一种有害的整形术

与古代西欧女性习以绫帕“束腰”和在18世纪后期英国女性效仿伊丽莎白一世女皇用铅粉搽脸以资美容,而造成众多妇女中毒身亡等有害美容类似,我国古代在贵族女性中也出现了“缠足”等整形美容术。据史料记载,南唐李后主“令宫嫔窘娘以帛缠足,屈上作新月状,着素袜行舞莲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于是宫女们竞相效仿,并很快普及到民间,到宋代已形成风尚。这种另类的整形美容术给古代妇女的身心带来沉重的摧残,以伤害身体为美,实为一种陋习。

古代整形美容术发展缓慢的原因

包括整形美容在内的中医外科起步很早,但在后来很长一段时期未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归结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受封建思想的禁锢,特别是礼教的约束。在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中,就宣扬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整形美容就被认为是不孝无德的行为,以至封建统治机构下令禁作剖腹和尸解等“伤毁发肤”的医学举措,这就阻碍了中医手术疗法的发展。

二是由于我国古代的统治者历来只有天下的观念,而没有世界的意识。这就导致了我国古代的社会及其文化长期处于封建的封闭状态,使医学无法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以致固步自封,停滞不前。

三是因为我国古代的历代统治者对医学发展都不够重视。由于长期处于农耕文化,经济一直不够发达,致使统治阶级无力资助中医学的发展与创新,从而使包括整形美容在内的中医外科失去了应有的发展机会,起步早而发展慢。

微信扫一扫
添加368医美教育网

扫一扫医学美容教育网微信二维码

医学美容在线学习平台